9月的杭州,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我校医学部和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百年浙医暨生命科学研究院系列讲座”隆重邀请了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博士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施一公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mgm美高梅79906常务副院长。1995年他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mgm美高梅79906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8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曾是该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及终身讲席教授。2008年,他辞去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婉拒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研究员的荣誉,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施一公教授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发表权威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120余篇,SCI被引次数超过13000次,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13篇,《科学》4篇,《细胞》13篇,其抗癌药物的专利已进入临床试验。因为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工作,2003年获得国际蛋白协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为22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2009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2010年获得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
施一公教授为我校师生分别做了题为“我的科学生涯”和“Mechanism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through Structural Biology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的讲座。两场讲座均吸引了几百名师生前来听讲,mgm美高梅79906辅楼大报告厅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和门口都挤满了听众。施一公教授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讲解透彻且富有前瞻性,赢得了多次热烈的掌声。不少听众在听完讲座后仍意犹未尽,与施一公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和交流。本次讲座也是医学部杏林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五讲,杏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向施一公教授赠送了“杏林论坛”水晶纪念牌。
施一公教授此行还与医学部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相关教授们齐聚一堂,就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互相交流,畅所欲言。与会教授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受益匪浅。